大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大寒意味着天气寒冷到极点,但同时也预示着新的轮回即将开始,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来临。
【来历】 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地面气候演变的规律,划分出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大寒”即是其中之一,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气温低、降雪多、风力强。
【风俗习惯】
祭祀祖先:大寒时节,民间有祭祖习俗,人们通过祭祀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和睦、五谷丰登。
腌制年肴:大寒前后,也是准备年货的重要阶段,北方地区有腌制腊肉、腊肠等食品的习惯,南方则有制作各类年糕、米酒等活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做好准备。
冬季进补:中医认为,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人体需补充营养抵御严寒,因此民间有“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的说法,同时也会炖煮一些滋补品如羊肉汤、八宝粥等。
农事活动:尽管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但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却是准备春耕的关键时期,农民会利用这段时间修缮农具,规划春播作物,开展积肥备耕等农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