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视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声音元素和视觉元素一样,可以渗透到对视频节奏、叙事、情绪各个方面的塑造。想要制作好一支视频,声音和画面必须紧密配合,才能给观看者一个完美的视听体验。
视频中的声音可以分为语言、音乐、音响三大种类。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解说词等;音乐可以分为画面内部提供的有声源音乐和外部专门提供创造的无声源音乐;音响则有很多分类,比如动作、自然、军事、机械、交通、特殊等,它们可以是画面中自然发出的,也可以是通过科技手段模拟出来的。处理好视频中的声音,可以起到完成影片叙事、推动剧情发展、渲染气氛等各种目的。
利用声音进行转场还是视频剪辑的极其重要的转场手段,它不仅可以使上下镜头建立联系,还可以使画面的转换实现自然的过渡,减少视觉的跳跃感。
今天呢,我们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声音在视频转场上的妙用!下面是利用声音转场的几个常用技巧,学会它,就能让你的视频剪辑更流畅哦!
首先是声音前置,是指下一场景声音提前进入上个场景画面中。
比如利用为视频挑选或创作的背景音乐进行转场。让音乐在下一个画面之前进入,使视频中的场景可以自然舒服的过渡到下一个场景中,这是最常见的声音过渡方式。
《最好的时光》或者利用旁白或者解说词,将声音前置,为画面引入新的元素。
《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欢快的音乐配上主持人的画外音,为观众们解释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也可以利用剧中的台词,在下一个场景达到前,台词先入。
《阳光普照》中利用父亲的台词先入完成了场景的转换。
然后是声音延宕(滞后),是将上一个场景中的声音保留到下个场景中,使上下画面的连接看上去连贯。
《阳光普照》中将女孩回忆台词保留在下一个画面镜头里。
不管将音乐、音响、语言这些能够连贯的声音元素前置还是延宕,都是为了保证影片节奏的连贯性。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营造出一个完美的过渡,通过声音引导观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美国丽人》的结尾处,伴随着莱斯利的内心独白和主题音乐,完成了时空的蒙太奇 ,不突兀反而有了抒情的作用。这一段的音乐使听众放弃了抵抗,沉浸在感性中,独自又灌输给听众影片的主题思想,在影片的结尾处观众们有了高峰体验,向影片屈服。
第三是相似声音剪辑,可以是指上下场声音在音强、音质、音高方面相似,而直接切换时声音变化的感觉不明显,从而实现流畅的转场。
比较常用的方式可以利用相同或者相似的音效进行转场。
《现代启示录》的片头转场,寻找频率、音色或音量相接近的声音元素,并加以利用,符合剧情所要表现的人在虚幻和现实中抽离的感觉,极大限度地展现的声音剪辑的魅力。
也可以是指上一个画面中出现的声音与接下来画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一个画面中出现了茶壶的声音,下一个画面可以接火车驶过伴随巨大轰鸣声的画面。
比如利用相似的对白,即重复台词,将上一个人物台词中的关键性语言或最后的词语,让下一个人物的台词中也提及。
第四是声音呼应,是指上下场景声音的具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常用的是利用剧中的台词呼应,实现流畅的转场。
比如,电影《紫色》中,上一段落夏普父亲不同意他结婚,最后镜头是已怀孕的未婚妻在门口大叫夏普,夏普正面对父亲犹豫,不敢回头应答;下一段落开始,夏普回头应答我同意,此时已在婚礼场上,孩子也已出生了。一喊一答,加之回头动势,错觉带来了戏剧性效果,实现了时空跨越的目的。
声音反差是指将两个具有很大反差的声音进行组接,以加大段落间隔,引起观众注意,加强节奏性。
其表现常常是某声音突然戛然而止,镜头转换到下一段落。
或者,后一段落声音突然增大或出现,利用声音吸引力促使人们关注下一段落。
比如,上一段落是一个人在家安静地学习,下一段落是热闹的足球场上的比赛,突如其来的比赛现场的嘈杂闹声直接反映了另一段落性质,镜头直接切入球场比赛。
同镜头语言一样,视频中的声音独立于视觉,是一门需要认识掌握的符号系统。今天关于声音转场的技巧分享就到这里啦~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