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延迟了将近一年的《法兰西特派(The French Dispatch)》终于在北美上映,这部由韦斯·安德森导演、在法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被影迷们称作“一封写给记者的情书”。
韦斯·安德森电影中强烈的视觉表现力深受设计师们的喜爱,从色彩到构图、从场景渲染到细节烘托,堪称每一张截图都是“动静画”的场景,让设计师们恨不得截图后用以细细钻研。从定格动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犬之岛》、获奖无数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再到近期的《法兰西特派》,平面设计在他的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却又恰到好处,影迷将他称作“最懂平面设计的导演”。
在这样一部部堪称视觉盛宴的电影背后,少不了平面设计团队的精心刻画。本篇,Design360°将与大家分享韦斯·安德森经典电影《法兰西特派》《布达佩斯大饭店》和《犬之岛》中的平面设计美学,一起走进电影平面设计幕后的趣事与挑战,开启对平面设计的观物新视角。
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新电影《法兰西特派》面世后,引发了影迷的广泛讨论。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法国的美国导演,安德森在此片中致敬了美国杂志《纽约客》和法国电影新浪潮,从先导宣传再到正片上映,影迷都能从视觉风格和拍摄手法中感受这两者的情感连结。而本次担任首席平面设计师的是安德森御用设计师埃里卡·多恩(Erica Dorn),同为《犬之岛》设计师之一。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一个名为Ennui-sur-Blasé(无聊)的虚构法国小城中,借由一家驻法美国杂志社《法兰西特派》中的三则报道,展开离奇的冒险故事。叙事开始前,观众首先被吸引的当然是韦斯·安德森电影中构建的独特视觉风格。
《法兰西特派》中的置景道具之一,由埃里卡·多恩绘制
基于上世纪法国为背景,《法兰西特派》有着极强的复古色彩,整体偏黄色调下点缀着亮度较高的对比色。细心的影迷可以观察到,在人物主观附着的颜色选取上,例如衣物、生活用品等,安德森的选色会趋向于与大环境色调产生对比或互为邻近色,并赋予画面中对角或水平构图中的色彩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兰西特派》正式放映前,韦斯·安德森邀请西班牙插画家贾维·阿兹纳雷斯(Javi Aznarez)制作了一系列《法兰西特派》杂志的特别版封面。这些封面由一个个奇幻小故事交织而成,来源于影片中的经典场景,又或是极其普通的城市一角。埃里卡·多恩在进行艺术指导时解释道,“这部电影拥有非常丰富的角色阵容,在讲故事方面也非常密集,因此海报也通过大量展现画面来呼应这一点。这些海报充满了对电影中人物和地点的考量”。
正如安德森在影片中对细节精准的把控——华丽或庸俗的事物在他的画面中都能独立成为一幅幅优雅的油画。
贾维创作的系列海报具有浓郁的手绘风格,这是对电影内容戏剧化的处理。排版、形式上致敬《纽约客》,但海报报头进行了拟霓虹灯处理,这是基于对法国电网调度局外部标识别的参考。
另外,贾维·阿兹纳雷斯工作之一还包括为影片中编辑部的墙面增添趣味涂鸦,生动地借鉴了《纽约客》现任创意总监Nicholas Blechman允许朋友们在墙壁上涂鸦这一事迹。
“色彩蒙太奇”在《法兰西特派》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观者展现不同的叙事角度。影片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画面:彩色、黑白和动画风,带来的是不同的叙述视角:主人公、记者和观众等多重视角。《纽约客》曾在文章中评论道:“在这部喜剧幻想中,安德森达到了装饰独创性和社会观察的新高度。”
《布达佩斯大饭店》于2014年上映,在2015年便获得了9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了最佳艺术指导等4项大奖,在影片创作中,由安妮·阿特金斯(Annie Atkins)担任首席平面设计师,她为影片设计了字体、插图等各种图形的道具,包括电报、老式香烟包装、地图、情书、书籍、护照、标签等。
不同于其他影片背后的丰富历史背景,布达佩斯大饭店出自齐白露加国——一个由安德森完全虚构的国度,这意味着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从零开始设计。
为此,阿特金斯大量搜集了上世纪30年代有关于东欧的参考资料。《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出现了大量字体,阿特金斯表示,电影中出现的字体相对较少,因为大多数都是手写设计或古董打字机生成的。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招牌,它的原型来自上世纪30年代开罗酒店的钢制招牌。阿特金斯进行了手绘模拟,描绘成不太均匀、比较活泼的衬线体,并且故意调宽了招牌“GRAND”中“A”和“N”的间距,刻意复制上世纪手工艺的“瑕疵美”。
安妮·阿特金斯所刻画的细节都是为了充实电影中的时代背景,打造一个更为身临其境的视觉世界,在电影中,没有什么比真实感更重要的事。阿特金斯在采访中说道:“我们并不总为观影者做设计,有时候纯粹是为了导演和演员做设计,”阿特金斯解释道“我们一砖一瓦建造的这个世界,是为了让演员的体验更真实,那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例如,影片中的报纸就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渲染工具——一个报纸标题可以有力的描述战争状况,而不是在战场上花费数百万美元。阿特金斯为《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报纸Trans-Alpine Yodel设计了近40期,精细到每期的栏目设置、天气预报、日期,都在为短短几秒的画面所服务。
再比如,电影中共有3种不同面额的货币,分别为10美元、20美元和100美元,它们的尺寸大得不同寻常,这实际上也是安妮·阿特金斯认真考察上世纪历史后的结果。
然而,如此精心制作的平面设计在电影中从来都不是主角,作为云云辅助道具之一,它们在电影中很少有正式的镜头。在阿特金斯看来,电影中最好的平面设计应该以微妙的方式讲述故事,而不是成为场景的焦点,观众的注意力应该在剧情上,而不是平面设计。即使注意到了,也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影片中的时代背景。
《犬之岛》是日本视觉文化的载体,它是韦森继《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后的第二部定格动画,设计师埃里克·多恩花了近2年时间考察、制作动画模型,和安妮·阿特金斯一起为这部电影创作了数千个手工制作的道具。
受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的影响,故事以上世纪中叶的日本为背景,充斥着超现实复古场景与幻想。讲述了在受到政府“灭犬”的迫害下,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小男孩穿越万难寻找自己丢失的小狗点点的故事,然而故事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的普通且励志。
《犬之岛》中的角色按原尺寸的1/4比例缩小,并用手工雕刻的木偶来体现,这意味着,其他道具的制作上更加困难,有些甚至只有一颗硬币这么小。尽管如此,安德森对于图形、字体、工艺等细节上的刻画还是十分严苛,他抗拒任何看起来太完美的字距和行距,他需要设计师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给他修改。
例如,影片中经典的狗牌设计,埃里克·多恩没有固定字母的间距,甚至特意将个别字母调低或拉高,并做了做旧效果的处理。狗牌的新旧程度,也跟狗狗的经历、故事背景有所区别。
在埃里克·多恩设计团队开始之前,必须先确立电影的视觉世界和逻辑。设计团队根据脚本、导演笔记或其他等开始填补画面空白。“一群人聚集在闪烁着霓虹灯的面馆里”“1960年代的大阪面馆”,这是剧本中对某个画面仅有的简单描述,埃里克·多恩需要根据自身理解和剧本调性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场景。
他们首先将草图绘制出来,需要排版和特殊图形设计的区域标黄突出。确定后进一步搭建等比例模型,更为清晰的诠释画面中的空间关系,最终制作模型与逐帧拍摄。这个仅出镜了5秒的画面后极其费劲,不难想象全片101分钟后的浩大工程有多么地“魔鬼”。
影片小高潮部分还有一块位于画面中心的“证据板”,看似平平无奇的板子上贴满了无数手工制作的“证据”,报纸、身份证、收据、地图......每一条都与剧情紧密相连,并涉及到了团队7人的参与制作。
虽然平面设计在电影中并不会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甚至这些微小的东西在镜头中一闪而过,或是被模糊了。它们成为了主人公们的背景板,目的是进入观众的潜意识,把观众带进电影中特定的时间与地点。
在电影制作中,对待版权问题尤为谨慎。所以电影中加入了非常多的原创品牌——北斋啤酒、宠物零食品牌Puppy Snaps、Doggy Chop等,这些微小的产品也是推动电影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Doggy Chop在当时处于发达与破产的边缘,它就像一个社会晴雨表,衡量着城市对宠物犬的接受与拒绝;北斋啤酒是一个彩蛋,为了致敬著名画家葛饰北斋。
看过韦斯·安德森导演的电影,无不感叹他对平面构图、色彩的把控,在许多荒诞不经的桥段里展现着超现实幻想。有人说他的电影刨去华丽的视觉后毫无记忆点,也有人说他的喜剧故事背后揭露的是社会的复杂......从设计的角度看待安德森的作品,无疑是一份份审美的熏陶。当平面设计独立存在时,突出自身的创新性与丰富内涵尤为重要,而在影视中,平面设计却处于电影制作“食物链”的底端,是最容易被观者忽视的视觉设计。
但这并不代表平面设计只是电影领域中轻描淡写的一笔,相反,其在电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忽视”恰巧是它在影视中微妙的叙事方式。这或许就是韦斯·安德森对待电影与平面设计的态度——做到极致,发挥极致。